2025北京水展

第十四届北京国际水处理展览会

第二十六届中国国际膜与水处理技术及装备展览会

20251020-22

北京 | 国家会议中心

距离开展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热点 » 郑州重金打造的“海绵”失效了吗?专家这样释疑

郑州重金打造的“海绵”失效了吗?专家这样释疑

河南郑州,正经历暴雨之考。事实上,为应对内涝,这座城市早有准备。早在2016年,郑州就进入河南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名单范畴,如今五年已过。据此前规划,到2020年,郑州要投入534.8亿元建设海绵城市项目。

 

但是,一日之内,整座城市排水系统瘫痪,就像被泡在水里,这不免引发外界质疑,郑州海绵城市缘何在暴雨中如此“脆弱”?重金打造的海绵城市,到底发挥了多少作用?

 

暴雨面前,海绵城市失效了吗?

 

暴雨来势汹汹。飞机高铁地铁停运、道路汽车被淹……20日晚间,郑州气象官方微博在发布的视频中提到,郑州20日16时-17时,一个小时的降雨量达到了201.9mm。而郑州常年平均全年降雨量为640.8mm,相当于这三天下了以往一年的量。

 

1小时200毫米的降水是什么概念?有网友计算,按照郑州市7500平方千米的面积计算,1小时内郑州下了15亿立方米的雨,这相当于150个西湖的水量。换句话说,1小时内150个西湖被倒进了郑州。

 

作为河南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的郑州,其功能之一是为应对雨水排放。据中国科学院解释,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

 

2018年1月16日,郑州市城乡建设局等部门对外公示了《郑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7-2030年)》(下称专项规划),到2020年,郑州要投入534.8亿元建设海绵城市项目。

 

“基础型城市公共工程的优劣是衡量现代化城市能否应对极端天气的标尺。”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原主任牛凤瑞曾发表过这样的观点。谈及郑州暴雨事件,他再次向中新经纬客户端强调,城市内涝治理形势迫切,但海绵城市的功效终究是有限的。在遇上特殊灾情时,也不要轻易否定此前的投入。

 

牛凤瑞表示,海绵城市是为了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并非为应对极端天气而生。“遇上一小时几百毫米的特殊降雨情况,目前任何海绵城市在它面前都无能为力。”

 

那么,海绵城市究竟能负担起多大程度的降雨量?专项规划也列出郑州多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和对应设计降雨量,其中郑州多区域和流域的设计降雨量均在15.7-26.5毫米之间。但仅20日16-17时,郑州雨量就达201.9毫米,几乎是海绵城市设计雨量的10倍。

 

“考虑到投入和效益问题,应对3~5年一遇的降雨量是海绵城市管网建设的普遍标准。而河南郑州此次的极端降雨是千年不遇的,已经远超各项标准。可想而知,整个管网和排水系统根本无法承载。”牛凤瑞称。

 

据专项规划,郑州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体制,城区与航空城的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为50年一遇,其他规划区的内涝防治标准为20年一遇。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公司生态市政院院长王家卓也认为,此次郑州所遇到的极端降雨天气远远超出海绵城市的设防预期,“河道都满了,水排进去了还是会灌回来,能往哪儿排呢?”

 

“为什么我们不把标准设置为千年一遇?因为没必要,这是非常极端的少数情况,经济投入产出比也完全不匹配。海绵城市的设防标准是要在安全性要求与经济性之间去寻找一个平衡。国家标准中,特大城市内涝防治设施应能抵御50年到100年一遇的暴雨。”王家卓告诉中新经纬客户端。

 

反思:应对特大暴雨是否有解?

 

但是,这场暴雨仍给包括郑州在内的海绵城市建设带来反思。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教授俞孔坚多年从事海绵城市的研究与实践,他同时也是2015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成立的海绵城市专家委员会的副主任委员。

 

俞孔坚告诉中新经纬客户端,除了雨急、雨大的客观原因,海绵城市在建设过程也长期存在人为错误,这也是“摊大饼式”的城市建设模式所带来的后果。例如,城市给水的空间缺乏,不透水铺装面大;过分依赖地下管网等灰色基础设施,使得人工系统不能适应强降雨天气,城市缺乏韧性。

 

作为河南省会,郑州地处河南中部偏北、黄河下游、中原腹地。专项规划也提出,郑州要“因地制宜确定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路径”。俞孔坚称,黄河流域城市的历史经验是城区有大量分布均匀的池塘(如菏泽),本身存在优势,“而现在,自然系统包括绿地、湿地、河流没有能发挥应有作用。水泥堤坝把城市与城市河流隔开,地面径流不能迅速排入自然水系。大部分绿地不能发挥海绵作用,这是因为开始设计时就没有充分考虑,使道路普遍低于绿地。”

 

而且,俞孔坚认为,海绵城市的建设如果一味依靠管道,不可能解决极端天气问题,而是要辅助自然,利用自然,适应自然。俞孔坚将其称为“绿色海绵系统”,认为要提高城市生态规划韧性水平,核心在于基于自然的生态基础设施的建设。

 

“我昨天也在思考,在这场暴雨中我们其实应该反思什么?我认为,在这种极端降雨天气面前,不是靠排水管网、靠‘海绵’来解决。排水管网能做的只是把水从一个地方排到另一个地方,郑州的这种降雨,不可能靠排水系统和海绵城市来解决,这种情况下主要靠应急避难。”王家卓谈到,应分级设防地来对应不同量级的降雨情形,同时,也要提升对极端天气的预警、应急措施。

 

“要及时、精准地推送相关信息,以人民生命安全为重,让老百姓足够知晓背后的风险,尽可能减少外出。甚至在发现重大风险时,可以提前下班、学校停课,要求大家都留在原地就近避难。”王家卓说。

 

长期以来,城市建设的发展也带来人与水、与生态之间的不平衡。海绵城市某种程度上也是这中间的修复桥梁。“要更多地给水以空间,而不是把河道弄得非常窄。留有足够的空间,才能进一步提升城市的适应能力,减少在极端天气下的损失。排水系统虽然难以应对郑州的这种极端降雨,但人类也不能坐以待毙,要在规划建设方面有更强的预见性和适应性。”王家卓说。

 

“现在的城市之所以越来越脆弱,是因为我们越来越依赖于单一的技术来解决我们日常的生活问题,但这些实际上是需要城市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和基础设施设计通盘考虑的。韧性的核心是对不确定因素的适应能力,从建筑设计到城市设计,乃至到整个自然环境的生态修复,都是为了提高其适应能力。”俞孔坚也表示。

 

郑州海绵城市建设如何?

 

2015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一年后,河南省住建厅、省财政厅、省水利厅联合组织了省海绵城市建设省级试点竞争性评审工作。按照评审得分,郑州、洛阳、平顶山、安阳、焦作、濮阳、许昌和商丘进入试点名单范畴。

 

据专项规划,郑州市海绵城市的主要内容包括:综合评价海绵城市建设条件,识别城市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确定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和具体指标,提出海绵城市建设的指标体系;提出海绵城市建设的总体思路,因地制宜确定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路径等。

 

上述专项规划还指出,郑州市海绵城市规划期限为2017-2030年,其中近期2017-2020年,远期2020-2030年。建设完成后,城区与航空城的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为50年一遇,其他规划区的内涝防治标准为20年一遇。规划区防洪标准为200年一遇。饮用水水质达标率100%。

 

按照专项规划要求,郑州的排涝系统构建为主城区规划雨水调蓄池73座,有效调蓄总容积82万立方米;排水管网系统,规划拟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体制,管网设计标准一般地区为3年一遇,重要地区为5年一遇,道路立交、隧道、下沉式广场为30年一遇。主城区保留雨水管网944公里;提标改造管网长度共计887公里;新建雨水管网2576公里。

 

截至2020年7月,据郑州市城乡建设局统计,郑州市整合后的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总共有530个,目前已完成项目107个,在建项目42个。郑州市中心城区已完成海绵城市建设面积110.8平方千米。

 

文章来自:第一环保网

  更多精彩资讯,可关注北京国际水处理展览会(简称:北京水展)。北京水展是华北地区超大规模的水处理商贸交流平台。坐拥2.2万平米展示面积的北京水展由净水、环保水处理、膜与水处理、水环境综合治理、泵管阀、仪器仪表、空气净化及新风7大主题展区组成,2025年预计将汇聚600多参展企业和超过1.5万件展品,更吸引逾2万多名专业观众。

  在展会期间,除了传统的经销商、代理商、市政单位、污水厂、供水厂、水司、工程(安装)公司、以及设计院外,现场还能接触到28个终端行业的专业观众覆盖:食品、石油、化工、制药、建筑、市政等。还开拓装饰装潢、学校、房地产开发商、酒店等新领域观众。帮助企业更高效地维护客户关系,拓展业务合作,推广新品和服务,提升品牌形象,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

此网站新闻内容及使用图片均来自网络,仅供读者参考,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冒犯,请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1 3323 1300

推荐展会

上海国际水展
广东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