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年多以来,逃离家电业成为不少厂商市场营销人员、导购人员,甚至是技术研发人员的公开想法和具体动作。当然,也出现了一批行业老人告别家电产业,跟随时代更迭和变化的步伐,去拥抱一些新兴的创业公司等情况。
这种现象,很早就引发了家电行业头部企业的关注和重视。最近一段时间,很多家电上市公司相继加大了通过股权激励,或者员工持股计划,来推动员工与企业利益进行捆绑,让员工享受到企业发展红利;同时,一些非家电上市公司,也在通过内部的项目制、虚拟经营等方式,激励员工的自主创造热情,从而分享企业发展的红利。
就在众多家电企业一边“安内”通过激励机制的创新,推动自身经营管理团队的稳定,同时还在加快“攘外”即加大在家电老赛道之外,寻找新的赛道建立以及落地引爆。最近一年多来,以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以及医用冰箱等健康医疗设备,还有机器人和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新赛道,开始成为家电厂商的新宠儿。
这一轮众多厂商的员工选择“逃离”家电业,以及众多行业头部企业纷纷选择“拓宽”新赛道的一系列动作背后,在外界看来:这或许就是家电产业的集体性“出逃”,正是看到了家电产业的规模增长天花板触顶,以及企业增长新支点后劲乏力等一系列问题。
与此同时,在今年以来的家电市场上,甚至还出现一股新的论调,那就是中国企业在家电产业的黄金期结束了,也要像之前的欧美、日韩等国的伊莱克斯、惠而浦、松下、日立、东芝,以及三星、lg等企业一样,交棒给其它国家的家电企业们。他们的观点主要是:周期论。当年中国企业在家电行业就是这么踏着周期、快速成长起来的。
事实真的如此吗?其实对于很多家电厂商来说,显然是“冷暖自知”,每个人心中都有答案。首先,很多人选择离开工作、战斗了几年甚至十多年的家电产业,并不见得就是“逃离”,或许是为了挑战自己,利用在家电行业积累和建立的经验、模式和玩法,去改造其它行业;其次,很多头部家电企业在老赛道之外拓展新赛道,也不完全是因为家电行业不行了,而是企业自身有了更高的目标,更大的挑战,希望可以寻找更大的发展舞台和更多的业务体系;
再者,关于中国企业在家电行业的发展周期论,其实外界存在误解。目前来看中国家电产业发展至今不过在短短40年,前20年基本上都是由外资企业所主导,大量中国本土企业真正的崛起不过是最近20年。最近10年中国企业才开始在全球市场上以自有品牌、自有工厂、自有团队参与竞争。所以,大家眼前所遭遇的只是小周期,而不是中国企业在家电产业大周期的结束。
最终,回归中国家电产业的主赛道,还可以清楚看到几点:
一是,中国企业在家电产业发展的道路,才刚刚步入佳境,具备了参与全球市场争夺和改写的实力,距离全球家电产业新周期切换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不会马上交棒给其它国家的企业。原因正是:一方面,中国家电市场刚刚才走完第一轮的普及,距离第一轮的换新还没有开启;另一方面,中国城乡差距、贫富差距客观存在,这也为家电市场的交替发展和增长提供了空间和余地,这是中国企业在家电业稳定的后盾。
二是,家电产业的确出现了阶段性的规模增长天花板,但产业和市场增长的空间仍然存在,而且不小;目前中国家庭的大家电第一轮普及进入尾声,但是小家电多而杂的应用还处在发展初期,未来的空间仍然强劲。如果再叠加家庭的二次换新,以及房地产市场由炒到住的根本性转型,这会将新增和焕新两股需求共同构成家电的规模增长大蛋糕。之所以会出现对中国家电市场蛋糕怀疑的情况,主要还是没有发现市场未来增长的方向、动力和空间。
三是,家电厂商过去一直在野蛮式增长,后来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调整后仍然处在粗放式发展的阶段。大量家电企业,不管是巨头,还是中小企业,如今都没有真正做依靠经营产品、经营用户、经营服务来实现新一轮发展力的构建。所以,家电产业真正的问题永远不是出在外部的行业、市场和消费,而是内部的企业能力、眼界、格局和手段突破。
文章来源:慧聪净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