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这个话题近期有多火就不多说了,诸多行业都开始深扒融入碳中和,乘一波绿色低碳转型东风的机会。污水处理行业其实也是正儿八经的耗能大户,联合国数据显示,全球污水处理行业碳排放占比也能达到2%左右。
也就是说,污水处理行业也有必要搭线碳中和,尤其是占比较大的工业污水处理。
不过,“耗能大户”所描述的基本属于传统污水处理模式,即以能耗换水质。而目前,我国逐渐兴起了另一条技术路径——零排放,风靡污水处理行业。
如燃煤电厂工业废水零排放,在“预处理(软化+混凝+澄清)+深度除盐(膜过滤/电渗析)”回用技术、“酸碱调节+絮凝沉淀+过滤澄清”回用技术、“物化隔油+气浮分离+过滤/吸附”技术、“预处理+浓缩减量+结晶固化”等方式,达到零排目的,实现废水资源化。
如化工厂高盐废水零排放,目前业界常用的蒸发结晶处理工艺能够通过预处理、热交换、结晶固体和液体分离、液体循环回收、蒸馏水再利用等步骤完成对废水的资源化利用。其中,降膜式机械蒸汽再压缩循环蒸发、机械蒸汽再压缩蒸发、热力蒸汽再压缩蒸发、多效蒸发等方式各有千秋。
由此也能看出,工业废水处理绿色化发展的一条共性路径是实现资源化,包括能量、有机物等的资源化,后者比较典型的就是国外在污水磷元素回收技术上的成熟应用。
另一方面,膜技术的发展也会大大推动工业废水处理走向“零排放”的进程。
膜技术,其在工业废水深度处理和资源化回收利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为膜技术,以高分子分离膜为基础的新型流体分离单元操作技术是当下节能高效的典范,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应用效果都很好。
其适用范围也很广,包括造纸废水、冶金废水、化工工业废水等高难度废水处理系统中都能看到膜设备和膜技术的影子,组合应用案例屡见不鲜。当然,市场上膜设备的质量仍有些参差不齐,规范和标准有待完善。
2021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乔旭就提交了《关于国家大力支持发展膜分离技术、推进工业污水资源化利用》提案。乔旭认为,膜分离技术在工业污水资源化利用中的地位不可替代,应加强低成本、高性能、长寿命的高效膜分离集成技术研发。
来源:环保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