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北京水展

第十四届北京国际水处理展览会

第二十六届中国国际膜与水处理技术及装备展览会

20251020-22

北京 | 国家会议中心

距离开展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展会快讯 » 【原创视点】“当打之年”水处理企业如何拿分这四个信号了解一下

【原创视点】“当打之年”水处理企业如何拿分这四个信号了解一下

已过“而立之年”的水处理,再次站到了十字路口。

以《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水十条”)为界,经历冰火两重天,水处理行业在经历野蛮生长后全面进入以源头防控为主的调整期。这期间,市场空间、投资体量、处理规模乘“风”上扬的同时,水处理则迎来了产业发展史上的大变革——效益化。治理风向的转变预示着产业的原有格局将被重构。

2020年是转折之年,也是攻坚节点,在调整中成长,在变革中蜕变。或许,经历过阵痛的水处理产业才能高飞。

阶段性大考渐近 上万亿刚需凸显

2020年,实现包括黑臭水体治理、渤海综合治理、长江保护修复、水源地保护、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在内的五大涉“水”攻坚战目标近在咫尺。对于水处理而言,收官之年是起点,不是终点。
仅在2019年,《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地下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指导意见》《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指南》相继落地,叠加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专项督查、城市黑臭水体专项督查等工作进一步倒逼,水处理行业的发展表现依旧抢眼。

受益于此,水处理市场将进一步扩容。有专家预测,“十三五”时期,水处理投资规模将达到14021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三倍以上。而在未来3—5年水务市场中,水利工程、城乡水务以及水生态水环境在内的主要子行业的投资空间合计将超50000亿。市场热点聚焦在以黑臭水体治理、城镇污水处理、农村污水处理、流域治理等为代表的专业化程度更高、治理效果更好的细分领域。

就污水处理而言,根据《“十三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到2022年,城镇污水处理能力将从2.17亿立方米/日,提升至2.68亿立方米/日,新增污水处理设施所需投资金额达1506亿元。具体表现在5022万吨/日新建污水处理设施规模、12.59万公里污处理管网、4220万吨/日提标改造污水处理设施规模的一系列涉水项目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加速上线。相应地,这一“服务包”投资体量高达5639亿元。

告别粗放式增长 考验如何“精打细算”

在处理能力大幅提升之下,水处理领域的另一个变革也不能忽视:即便是在污水处理能力较高的城镇,还有向更高质量和效率升级的想象空间。这就是污水领域普遍进行的提质增效。财政部、住建部印发的《城市管网及污水处理补助资金管理办法》从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和中西部地区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四个维度提供补助。

在政策加持下,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的热情被彻底激发。2019年以来,安徽、江苏、甘肃等地方省市也纷纷制定了符合自身情况的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企业加速布局落子。截至2019年11月中旬,经营范围包含污水处理、成立时间为2019年1月1日至今的企业有32567家,平均每天超过100家。

这一“蓝海”市场开始释放出潜能。从最初的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向管网、泵站、厂站等全系统的提质增效转变,上述政策对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再生水利用、污泥处置等工作提出了阶段性的目标以及实施举措,未来在市政管网新建和改造修复领域将会有含金量十足的增量市场。

至此,逐步完善的污水处理收费机制和水处理新势力成为一股清流,带来新的商业模式和发展思路。多年来由政策等外部驱动的水处理行业,或将真正转变为经济回报下的内驱动增长。一个全新的水处理行业格局正在形成。

区域治理密集落成 多个下沉渠道轮番上线

而在“总量防控”转向“质量控制”的过程中,水处理的结构性变化也带给业界新惊喜——从关注具体点源项目向流域综合整治、从污水处理达标排放向水环境改善、实现水生态修复目标转变。
诚如长江经济带、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为参与水环境治理的企业从领域、技术和工艺等方面都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以长江流域治理为例,据统计,长江流域每年接纳废水总量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单位面积污染物排放量是全国平均水平2倍左右。况且,总磷污染问题较为突出、农业面源污染严重。

整治污染、修复生态,迫在眉睫。而在长江水质治理过程中,精细二字体现在方方面面。面向“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建设目标,一直以来,从国家到地方,投入了巨额资金,进行污染的治理。作为我国环境风险管理的综合试点地区,长江经济带在过去三年内对不同类型的风险管理技术和政策加以应用。以黄金水道为依托,长江经济带更期待未来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发展新格局。

在实现污染源和水环境改善目标输入响应的同时,为水环境质量精准管理铺平道路。水生态环境修复项目不再是单体化、小型化,则意味着治理模式的巨大转变,也预示着更加细分化的水处理设备时代正在到来。迄今,村镇污水、城市二次供水与工业污水处理等细分业务出现窗口期。水环境综合整治背后存在巨大商机,黑臭水体、海绵城市等工程将会带来产业链延伸的可能。

传统的污水处理模式已不能满足环境治理需求,从过去的点状、末端治理向水生态系统修复转变,“面向效果”、“综合环境服务”已成为水务企业战略转型的“必选项”。

按下ppp重启键后 去虚夯实再启航

开启应用新格局,势必为更多水处理企业注入新的活力。

进入水务市场的后半阶段,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环保企业不再孤军奋战。业界认为,水环境治理最终必然是“共同体治理”,协同治理不仅需要不同政府部门合作,还要广泛动员社会资本等多方力量。越是重大的水环境治理工程,其社会性和外溢效果就越显著,越需要多元主体的广泛协同。这也意味着,未来水处理需要的是能提供一揽子环境咨询、控制及解决方案的综合服务平台。

由于此类水处理项目一般投资规模大,ppp模式往往成为各路资本的首善之选。但与此同时,受限于前期投资压力大,资金回笼时间长等因素,水处理ppp模式对参与企业的投融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企业在不同地区的深耕布局,还要有更加雄厚的资本和更为精湛的技术,这就让水务企业间的联姻与引资成为了近年来的主旋律。尤其在2018、2019年,国资系并购民营环保上市公司成为一股潮流。

在此之后,ppp模式深入调整的脚步比乐观的预期更早、更急。焦虑和惶恐过后,水处理行业更要思考长远的发展路径,告别规模增长后向精细化的转变已然箭在弦上。从拼规模、靠资本到拼质量、重效益。换种角度看,“ppp急刹车”对水处理犹如当头棒喝,但也醍醐灌醒,以效益精准、区域协同、服务系统为代表的水处理产业链正在来临。

通过多年淬炼,如今水处理自主品牌在技术和产品上实现了一定积累,开始进入技术、产品、服务的全面升级换代阶段。随着水环境强力监管程度不断加深,以及国内水处理市场开始进入提质增效阶段,水处理企业也面临新的竞争阶段。而竞争环境的变化将进一步促进自主品牌努力提升技术、品质,以寻求新的竞争优势。这,也是2020年甚至更长一段内,水处理的根本出路。

  更多精彩资讯,可关注北京国际水处理展览会(简称:北京水展)。北京水展是华北地区超大规模的水处理商贸交流平台。坐拥2.2万平米展示面积的北京水展由净水、环保水处理、膜与水处理、水环境综合治理、泵管阀、仪器仪表、空气净化及新风7大主题展区组成,2025年预计将汇聚600多参展企业和超过1.5万件展品,更吸引逾2万多名专业观众。

  在展会期间,除了传统的经销商、代理商、市政单位、污水厂、供水厂、水司、工程(安装)公司、以及设计院外,现场还能接触到28个终端行业的专业观众覆盖:食品、石油、化工、制药、建筑、市政等。还开拓装饰装潢、学校、房地产开发商、酒店等新领域观众。帮助企业更高效地维护客户关系,拓展业务合作,推广新品和服务,提升品牌形象,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

此网站新闻内容及使用图片均来自网络,仅供读者参考,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冒犯,请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1 3323 1300

推荐展会

上海国际水展
广东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