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案例】进水cod300多,氨氮100多,之前总氮没要求,现在所有池子cod都是100多,总氮也是100多,氨氮很低,总氮一直降不下去咋办?
其实,氨氮达标,tn降不去的问题并不复杂,有时候调整一下参数就达标了,本文是借鉴之前的写的文章,并增加了反硝化hrt和脱氮效率的因素的思考!
1、缺少碳源
在硝化反硝化过程中,去除tn要求的cn比理论为2.86,但是实际运行中cn(cod:tn)比一般控制在4~6,缺少碳源,是我目前遇到很多朋友tn不达标的最多的原因之一!
解决办法:按cn比4~6,投加碳源
2、内回流r太小
ao工艺的全称是倒置硝化反硝化工艺,ao工艺的脱氮效率和内回流比成正比!根据脱氮效率公式,内回流比r越大脱氮效率越高,有些污水处理内回流泵部分损坏或者选型太小,会导致脱氮效率低!
解决办法:提高内回流比r在200~400%(有的脱氮工艺是内外回流合并在一起的,内外回流比也要控制在这个范围,这个范围既保证了污泥的回流,也保证了硝化液的回流,保证反硝化的脱氮效率)
3、反硝化池环境破坏
这种情况的出现的标志是,反硝化池do大于0.5,破坏了缺氧环境,使兼性异养菌优先利用氧气来代谢,硝态氮无法脱除,整体导致tn的升高,反硝化池缺氧环境破坏,后面往往带来的可能是氨氮的超标,原因是硝化细菌无法形成优势菌种,不过曝气池足够大,还是没有问题的!
解决办法:
1、内回流过大,导致携带do过多的,调小内回流比或者关小内回流处曝气。
2、其他问题导致的do高,例如进水与水面相隔过高,导致跌落充氧,要减少高度差等。
4、反硝化反应时间不够
在设计规范中反硝化池的水力停留时间(hrt)要求在2~10h,也就是最低的hrt要控制在2h以上,低于最低停留时间反硝化会进行的不彻底!
解决办法:
1、超出设计标准的进水量导致的hrt缩短,可以考虑增加反硝化池的容积,例如新建或者将一些过余的建筑改成反硝化池。
2、污泥回流导致的hrt缩短,在实际中水力停留时间的计算需要算上污泥回流的量,污泥回流比越大反硝化的hrt越短,过大的污泥回流会导致反硝化的hrt不足,这一点很少有人去考虑,其实污泥回流并不需要控制很大,控制的越大,回流污泥浓度越小,回流中水越多!这种情况可以适当控制污泥回流比来解决。
5、脱氮效率过高
在设计规范中脱氮效率一般在60~85%,问题中一级ao脱氮效率已经超过了90%,对于市政污水来说已经很不错了,但是在高氨氮的工艺废水中,要求tn达到一级a,对一级ao工艺来说有点强人所难了。
解决办法:
采用二级或者多级ao的工艺来解决。
6、含n杂环有机氮
有些含氮有机物,普通的生化无法破环,导致无法脱除,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主要是某一类废水上,这种情况下主要是工艺选型问题,没有考虑有机氮氨化(有机氮转化成氨氮)的过程。
解决办法:
1、增加水解酸化的预处理。
2、水解酸化无法破环的,增加高级氧化预处理。
文章来源:环保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