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如何确保完成规划明确的生态环保指标?污染防治攻坚战如何进一步发力,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言献策。
治污减排: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
今年两会期间,北京蓝天白云的好天气让人印象深刻。
“2019年,北京市重污染天气只有4天,同比大幅减少。”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东城区委书记夏林茂说,为了首都的蓝天,未来的治污举措要更细、更实、更准。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现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并部署了深化重点地区大气污染治理攻坚,加强污水、垃圾处置设施建设等一系列举措。
预算报告显示,在疫情影响下的特殊之年,中央财政资金对生态环保的投入并未压减,而是进一步增加。
多名代表委员表示,这显示了我国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力。
“要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要更加注重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生态环境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卫星气象研究所所长张兴赢分析指出,在当前形势下,传统高耗能行业规模扩张较为明显,污染防治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
蓝天保卫战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中之重,前期已经取得明显成效。
全国政协委员、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建议,未来要把重点区域企业绿色转型升级作为重中之重,提高产业集中度。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改变能源就地平衡模式,新增能源主要依靠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制定并实施“升级版”北方地区清洁取暖规划。此外,要通过提升铁路货运比例等措施,从源头上减少燃油污染物排放量。
生态增容:努力扩大生态空间和生态容量
代表委员表示,守护绿水青山,一方面要抓污染物减排,另一方面要大力推动生态保护与修复,推动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大力加强对生态保护的监管力度,努力扩大生态空间和生态容量。
推进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编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政府工作报告作出一系列安排。
作为生态文明试验区之一的江西省,水资源较为丰富,保护任务重。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水利厅厅长罗小云说,要以“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将“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融入水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张兴赢委员去年赴内蒙古岱海等地开展了实地调研。他认为生态环境的治理和恢复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因地制宜、科学开展。
“要统筹资源,建立精密的科学监测体系。”他建议,充分利用各部门现有资源和监测站点,统筹卫星、地面观测,深化部门合作,实现信息共享,形成合力,推进建立精密的生态环境综合观测网络。同时,科学制定生态环境治理和修复的量化指标,并且因时因地根据自然因素的变化做出动态调整,确保指标科学,目标可实现。
社会共治: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
小区里设置分类垃圾桶、给居民发放垃圾分类宣传册……从这个月开始,新修订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施行。
“北京市东城区有很多平房,推进垃圾分类有不少难点。”夏林茂说,针对实际困难,当地广泛进行入户动员,开展“垃圾不落地”行动,规范分类垃圾桶站设置和管理,同时通过电话预约、上门服务等方式提供再生资源回收服务,多方发力推进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低碳出行……环境友好的绿色生活方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
人们发现,这两年马路上绿色车牌的新能源汽车数量多了起来。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既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的扩大有效投资的发力点,也代表了一种绿色低碳的生活潮流。
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电网北京市电力公司董事长潘敬东说,2020年,国家电网公司计划新建充电桩7.8万个,预计带动新能源汽车消费200亿元。其中,国网北京电力计划实施2819个充电桩建设工程,可覆盖北京城市副中心、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赛事场馆周边、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等。
“随着绿色发展理念日渐深入人心,居民群众实现了从‘站着看’到‘跟着干’再到‘自己管’的转变,社会共治大格局正在形成。”夏林茂说。
来源:中国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