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滁州市在县级及以上集中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达标率持续保持100%,地下水源保护区内的水质也达到了相应的考核标准。
精准的监测体系
为了确保饮用水的安全与质量,滁州市采用了“手工+自动”相结合的监测方法。对于市级水源地,每月执行一次包含61项指标的监测,并且每年两次进行全面的109项指标分析监测;县级水源地则每季度进行一次同样的61项指标监测,全年完成一次全面的109项全分析监测;那些服务于大量人口(即“千吨万人”)的乡镇级水源地,则是每季度例行29项指标常规监测。此外,在所有县级及以上地表水型的水源地在主要取水口及其上游入库支流处均已建设了共计32座水质自动监测站,能够对水质进行实时监测及预警。
严密的巡查体系
为加强对农村地区生态环境尤其是饮用水安全方面的监督力度,滁州市特别制定了农村生态环境监管机制,将饮用水源地及其周边污水处理设施纳入日常监管范畴内。每个乡镇都指定了专门负责此项工作的网格管理员和监督员,要求他们每个月至少对所在区域内的饮用水保护区域实施两次巡视检查。同时,市级生态环境部门采取了清单化管理并全程跟踪督办来对问题进行排查、交办、整治工作,切实压紧压实饮用水水源监管责任,以此确保各项问题整改不反弹。
高效的预警系统
针对城西水库和釜山水库这两处重要的饮用水来源,滁州市投入建设了智慧监控系统。该系统对一级保护区的覆盖率均为100%,对于二级保护区的覆盖率分别为99.43%和99.73%。通过设置电子围栏和高低监控点位32处,可以实现对重点区域人车船闯入等自动监测预警,可以在平台和APP端发现、预警、处理、核实闭环管理。
完备的应急体系
为进一步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滁州市编制了《滁州市市区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2023版)》。与此同时,还与安徽省滁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联合开展了饮用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结合无人机及新型监测设备的投入使用,以演促练、以练备战,也能够不断磨合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协同合作能力,同时也增强了整体应急处置队伍的实战水平。此外,还致力于构建更加健全有效的水源地应急联防联控机制,力求使应急预案具备更高的可操性、实用性以及科学性。
(文章来源:滁州市局办公室)